在唐山中央空调运行管理中,可通过以下节能方法与措施实现高效运行与能源节约:
一、设备选型与系统优化
选择高效制冷主机
优先选用离心机、螺杆机组等大型高效设备,其能效比(COP)更高。例如,离心机COP可达6以上,螺杆机COP≥5,较传统风冷机(COP=3~3.5)节能显著。
采用磁悬浮制冷机,其摩擦阻力小、无需冷冻机油润滑,能效比进一步提升,且转速调节范围大,适应负荷波动。
冷热源合理配置
优先使用电、燃气、蒸汽等清洁能源,避免按面积收费导致的能源浪费。例如,无集中供热项目可利用分时峰谷电价,采用电蓄热供暖,降低运行成本。
推广冰蓄冷技术,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制冰,白天峰电时段融冰供冷,实现用电移峰填谷,综合省电费约30%。
水系统优化
冷冻、冷却泵匹配节能:根据实际负荷调整水泵扬程和流量,避免“大马拉小车”。例如,某药厂通过降低冷冻泵扬程(42m→32m)和冷却泵扬程(31m→20m),实现节能35%,年省电70~80万度。
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设计:在输出冷量不变时,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温差从5~7℃扩大至8~10℃,减少水泵运行时间,降低输送能耗。
变频调速控制:根据负荷需求自动调节水泵转速,使温差稳定在5℃,冷冻、冷却泵可节能30~50%。
二、智能控制与运行管理
温湿度精准控制
夏季制冷时,室温每提高1℃,能耗降低9%;冬季制热时,室温每降低1℃,能耗降低12%。建议夏季设定26~27℃,冬季设定18~20℃,在满足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能耗。
使用高精度BAS(楼宇自控系统)和DDC(直接数字控制器),实时监测温湿度信号,自动调节电动水阀开度,避免人工控制误差。
新风与回风调节
过渡季节(春秋季)利用室外低温空气进行全新风运行,减少机械制冷时间。例如,新风管与回风管截面积相同,通过调节风阀实现新风量控制。
供冷/供热季减少新风负荷:新风量控制在全风量的10%左右,回风量≥90%,避免无度增大新风热负荷。
分时分区控制
根据使用时间、温度湿度要求差异,将空调区划分为独立系统。例如,商场、办公区、餐厅等区域单独控制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运行。
营业区温度控制:夏季27±1℃,冬季17±1℃,通过悬挂温度计实时监测,每小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。
三、维护保养与能效提升
定期清洗与维护
每月清洗空气过滤网,过渡季节每月两次,油烟区域每周一次,防止灰尘堵塞降低换热效率。
每年清洗表冷器、冷凝器、蒸发器等关键部件,去除水垢和污垢,提高换热效率。例如,冷凝温度与出水温度温差过大时,需清洗冷凝器热交换管。
冷却塔维护
定期检查风机噪音、皮带状况、塔底盘水位,确保冷却塔高效运行。
非供冷季卸掉水盘和管道存水,防止冻裂;对塔体开口进行遮盖,减少电机和减速箱风化。
末端设备检修
每周检查风机皮带状态,每年检修风机支架、接线和叶轮,确保空气处理机组运行稳定。
清洗凝结水盘和管道,防止堵塞影响排水效果。
四、自然能源利用与技术创新
地源热泵技术
利用地下水恒温(18~20℃)特点,降低冷却水温10~12℃,空调主机节能30~36%。需注意地下水回灌和过滤,避免地质灾害。
水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
水源热泵通过共用冷却塔实现各末端机组独立制冷/制热,适合用户需求差异大的场景。
空气源热泵用于产热水,COP=3.5,但需定期清洗室外机油污和灰尘,保持高效换热。
热回收技术
在同时有供热和制冷需求时,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制冷机组,回收冷凝热用于供暖或生活热水,减少锅炉设备投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