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山地区,冷库设备运行时的安全防护需从人员管理、设备维护、操作规范、消防安全及应急处理等多维度构建防护体系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人员管理:强化培训与资质认证
专业培训与持证上岗
操作人员需接受冷库安全培训,涵盖设备操作原理、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,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关特种作业、特种设备操作证(如制冷工、压力容器操作工证)。
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会,提升操作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能力。
个人防护装备(PPE)配备
进入冷库前必须穿戴防寒服、防冻手套、防滑鞋及防护眼镜,防止冻伤和滑倒。
在处理制冷剂或进行设备检修时,需佩戴防毒面具和橡胶手套,避免化学伤害。
二、设备维护:定期检查与预防性保养
制冷系统维护
压缩机:每日检查运行声音、振动及油位,定期更换润滑油(每1000-2000小时或半年一次),监测吸排气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。
冷凝器:每周清理表面灰尘,检查风扇运行状态及冷却水系统(水冷式)的水流与水温。
蒸发器:观察结霜均匀性,清理表面灰尘,确保风机运行正常以维持空气循环。
保温系统检查
每月检查库体保温材料是否破损,库门密封条是否完好,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,防止冷量泄漏。
电气系统安全
定期检查供电线路、配电箱及电器元件(如接触器、继电器),确保无老化、短路或过热现象。
验证温度控制器、湿度控制器等仪表参数设置是否准确,偏差时及时调整。
三、操作规范:严格流程与风险管控
充灌制冷剂安全
充氨时设备内压力不超过0.2MPa,使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MPa以上橡皮管连接充氨站与槽车,严格控制充灌量并记录称量数据。
阀门操作规范
操作阀门时避免损伤阀芯、阀杆,缓慢开启并倾听制冷剂流动声音,禁止猛开以防液击。
备用阀、灌制冷剂阀等平时应关闭或拆除手轮,但贮氨器泄氨阀和紧急泄氨器阀门手轮不得拆除。
放空气与放油操作
排放不凝性气体需通过空气分离器,放空阀开启度要小以防氨泄漏。
严禁直接从设备放油,应从集油器放出,操作时液面不超过70%,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并站在上风端。
融霜操作安全
进入蒸发器前的热气压力不得超过0.6MPa,禁止通过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加快融霜速度。
排液时注意防止水锤现象,排液器贮氨量不超过70%。
四、消防安全:设施配置与日常管理
消防设施配置
冷库内必须配备干粉灭火器、应急出口标识及独立火灾逃生通道,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。
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有效性,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。
动火作业管理
涉及焊接、切割等动火作业时,需执行三级审批制度,配备专职安全监护人员,严禁在制冷剂泄漏或带压环境下作业。
防火防护措施
保温材料施工时设专职安全员,严禁明火作业,聚氨酯喷涂等作业需强制通风。
在已完成保温的场所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时,需采取防火隔离措施。
五、应急处理:预案制定与演练
应急预案制定
针对火灾、制冷剂泄漏、电力故障等场景制定详细应急预案,明确疏散路线、报警流程及初期灭火措施。
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,确保熟悉预案内容并能够快速响应。
事故报告与整改
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保护现场并上报相关部门。
事故调查需查明原因,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